找到相关内容61篇,用时74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入菩萨行》初品补注(2)

    呢?因为他已经准备随时奉献一切了;而 且一个菩萨甚至于必须施舍他身体、财物和生命。 因此,他应该这样去思惟︰如果他们要来索取我 ... 心态,欣然承担别人所厌弃烦恼、罪业和痛苦,把自己现有 身、、善根毫无保留地施予一切众生。16 如前所说,人孤寂感是由自我爱执心理所引生,而 ...

    释如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3945927.html
  • 宋代佛教寺院与地方公益事业

    ,如果没有僧侣们热心参与和推动,宋代地方公益事业或许无法顺利进行,而其成果也将会逊色不少。  一、桥梁兴建与维修  宋代是高度极权中央政体,地方上赋收入全部辇运中央,留给地方则仅供地方...宋代佛教寺院与地方公益事业  黄敏枝 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教授佛教思想与文化⊙印顺导师八秩晋六寿庆论文集⊙页267~294  ----------------------------------...

    黄敏枝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55447397.html
  • 宣化上人讲:教育救国(2)

    也不会做色迷,也不会这个名利迷了。、色、名、食,也不会被吃东西所迷了,睡,也不会被睡眠所迷了,这睡眠是在五盖之中,你要是睡眠太多了,就愚痴,你们各位看看那个猪,吃饱了就睡,在那儿呼呼睡,睡饱了又...嘛,只要把世间、色、名、食、睡放下了,那个真自然就现前了。你、色、名、食、睡这五欲,你不放下,你不把它撇离开,这离道越跑越远,跑来跑去就跑老了,老了又跑死了,这是必然道路。你要把这六种毛病﹝...

    宣化上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23848252.html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白 话 解 释)

    ]  布施大致分为三类:一是布施,二是法布施,三是无畏布施。按照佛教说法,法布施福德是一般布施所不能比,所以有偈云:“诸供养中,法布施最。”  《金刚经》中本品结尾明确讲到善男信女都可以...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白 话 解 释)   刘永居士 解释   《金刚经》主体内容也就是通过释迦牟尼佛与他弟子须菩提对话,对须菩提向释迦牟尼佛提出: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刘永居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21366297.html
  • 与现代教育理念相吻合佛教教育

    海味,自己却在旁边饿肚子。他一天到晚专数别人,而自己身上却无钱。这好比生在富丽王宫,而却受饥寒折磨。这像耳聋的人能演奏音乐,可以怡悦别人,而他自己却一点也听不到。 ...与现代教育理念相吻合佛教教育  作者:林克智  来源:《生活中佛教》   古今中外教育名家,大家都十分熟识,但对释迦牟尼佛教育思想,则研究者不多。在佛典中常提到释迦牟尼佛是人天导师,笔者...

    林克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51567086.html
  • 佛教财富观——宽昌法师访谈实录

    对于财富这样一个态度。那现在有一个社会现象,就是我们各个寺院香火比较旺,不乏其中有一些经商,或者是有一些抱着这种求心理去拜佛,那么我们求佛保佑我们发财,这事灵吗?法师?   宽昌法师:这个...,出现了一些寺院卖门票等等事情。还有一些人呢,到寺院里去拜佛,拜佛是,有求,有求子女,有求等等。凡是好事都要去向佛求。   那么求佛灵不灵呢?从佛教角度来讲,佛教有两面性。一面性呢...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4390471449.html
  • 佛教经济理念与中国历史上佛教经济问题之审视

    修行而觉悟成佛,标示了佛敬离俗修行而觉悟脱苦发端。早期僧人行四依法,受供养,不蓄财。僧伽有余建无尽以备不时。然佛教发展,钱财问题无可逃避,遂逐渐形成合乎义理逻辑解释及经济理念。中国环境下。供养及乞食保障性差。寺院经济於北魏初成,唐宋以降更趋成熟、布施、佛事,田土和寺户,及长生库、碾皑、商店等,皆为寺院财利来源;但也产生了意义重大农禅经济。凡此,由僧不蓄财,到僧伽建无尽,再到形成寺院经济等...

    周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7251982101.html
  • 净业三福变化气质

    这是为什么呢?就是意味着,这位比丘得到居士供养之后,他要进行法供养啊。这也有个交易行为啊,一般它是一个规矩。但是,这个年老比丘为什么不敢来呢?因为他不会讲法。但是他一看到这个优婆夷,在那里一坐,他就...  净业三福变化气质——大安法师   今天我们讨论题目是“净业三福,变化气质”。三福属于念佛行人修行助行,三福提出,是来自《观无量寿佛经》。当韦提希夫人哀请世尊开示往生净土一法,教我思惟,教...

    大安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8071184660.html
  • 大圆满法加行 因果不虚(2)

    不了财富,永远处在贫困状态中。这就是前世偷盗果报。前世总是占别人便宜,强占别人拥有,今生就是这样报应,你赚不了钱,发不了。没有办法,你再努力,再奋斗,没有福报也赚不了钱,发不了。你命中没有,从哪里发财啊? 第二个是财富不稳定。赚来点钱,发来也不稳定,一下就赔进去,什么原因?就是偷盗。拥有点财物被偷走了,被抢走了,被骗走了,做生意也容易赔钱。很难,很不容易赚钱,一毛一毛、...

    达真堪布 开示

    因果|大圆满法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08/08445788914.html
  • 以公益心去做佛教事业 宋代佛教慈善事业

    进行,而其成果也将会逊色不少。 一、桥梁兴建与维修 宋代是高度极权中央政体,地方上赋收入全部辇运中央,留给地方则仅供地方政府度支经费而已,这是与唐代地方财政有留州、送使、上供之别... 宋代佛教寺院与地方公益事业 本文将分为宋代佛教与地方建设事业和宋代佛教与慈善救济事业两部分来探讨佛教与地方社会关系,藉以说明佛教在宋代社会所扮演积极角色,肯定佛教对于社会正面功能和...

    佚名

    |佛教观点|慈善|宋代寺院|公益|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08314393289.html